| 本帖最後由 200sxsr20 於 2010-12-24 16:13 編輯 
 M03, M04, M05, M06的性能基本比較
 
 M06
 後驅後置摩打(RM), 電池直放車架中間
 適合抓着力偏高地面
 必改品: 啤呤, 油壓避震, 摩打散熱風扇
 評語:
 田宮新出品,以類似後驅buggy的方式修改後移植到M車上,以今時今日的無刷動力和鋰電的輕量化,M04的優點只能在地毯場或抓着力極高地面上才可發揮,M06就可以承受比M04更大的動力而保持穩定性,所以多了一個選擇給後驅車迷,雖然一般落場玩過Mini-Z既師兄都知道,在地毯場上,後驅中置摩打(MM)比後驅後置摩打(RM)優勝,但香港現時都以"立"青車場為主,所以M06能否以其獨特設計與M05一決高下就有待觀之了
 
 M05
 前驅前置摩打(FF), 電池橫放車架靠前
 適合抓着力中等或欠佳地面
 必改品: 啤呤, 油壓避震, 摩打散熱風扇, 金屬轉向杯
 評語:
 M05是以M03為基楚再加以進化,以其穩定性和低重心設計,現今成為2WD M車組比賽的主流戰車了,缺點是車身偏重,前呔損耗快,在抓着力高的地面上也會有反車的可能性,當然有經驗的車手也可以以技術和setting改善其缺點,總體穩定性而言前驅也比後驅優勝
 
 M04
 後驅中置摩打(MM), 電池橫放車架靠後
 適合抓着力極高地面
 必改品: 啤呤, 油壓避震, 摩打散熱風扇
 評語:
 以有刷摩打和笨重的nimh的年代而言,M04可以與M03及M05旗鼓相當,但無刷摩打和鋰電的面世,令到M04難以在2WD M車組比賽中立足,可以做的就是車尾加大量的鉛增加重量,但這個方式還不如用M06吧,如果用極闊的尾呔,又不苻合比賽規則,所以形成M04只能在抓着力極高地面才有優勢
 
 M03
 前驅前置摩打(FF), 電池橫放車架靠前
 適合抓着力中等或欠佳地面
 必改品: 啤呤, 油壓避震, 摩打散熱風扇, 金屬轉向杯, roll bar
 評語:
 M03和M05比較最大優點是車身較輕和重心較前,不過致命傷是比M05更容易反車,尤其是抓着力極高地面上,所以以設計而論,M03的優勢只能在抓着力欠佳地面上吧
 
 
 總結
 不論是M03, M04, M05, M06,一些基本改裝例如啤呤, 油壓避震, 其實已經可以發揮到性能出來了,最多都係前驅車改金屬轉向杯和萬向狗骨吧,致於摩打散熱,其實不管任何方法只要有風扇對住隻摩打就ok了,也沒必要花費太多在這方面,畢境兩驅車在驅動系統負擔上比四驅的小,最直接影响性能的只有車呔,setting,動力系統,及技術,沒必要花費太多錢在強化及偷輕方面
 
 希望以上簡短的介紹能幫到大家,如有錯誤請提出以便修改,謝謝
 |